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

雲門一字禪 其之参    [異]

人們的相貌與心思,各自殊異,我們永遠無法要求所有人一樣的長相、習慣或價值觀。

因此,在異中求同,人們才能得到平衡,化干戈為玉帛。

這是人類溝通的最高境界,也是許多執有自我信仰的人經常會犯的毛病。

不免要提及戰國時代,學理地位足以超越諸子百家的道家一脈。

道家的高度,在於莊子所言:故有儒墨之是非,以是其所非,而非其所是。欲是其所非,而非其所是,則莫若以明。

儒家與墨家,一者是富貴之仁愛,一者是庶民之仁愛,對於社會而言,一體兩面缺一不可。

但他們的後人互相攻訐對方的理論,以致於兩家學說一者被帝王利用為儒術,操弄人心;另一者則沒沒無聞,絕蹤匿跡。

兩種信仰或理念之間的隔閡,如果不能異中求同,最後就是兩敗俱傷。

所以我從不說:[佛教最好了,快來信佛教]。

而我習慣說:[你看,禪宗也有丹霞祖師燒佛像的公案,足見佛教也提倡打破偶像迷信]。

當意念是[正向]的,立場就不會偏頗,呵破邪道的時候可以舉出任何人都無地置喙的理由,那樣才足以被稱為真理。

反之,正義的信仰也會因為[反向]的意念與思考,變成極端的邪派,視煽動人心,製造社會動亂為虔敬的義舉。

我們要經常接觸相異的思維,才能認清自己的信仰是否值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