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

禪門一刻:一月三十一日

我的學佛歷程大致是這樣的。

我想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,都是從淨空法師的影片開始接觸正信佛教的。

而我又貪看電視,多看了慧律法師、成觀法師、寬謙法師等人的影片。

愈看愈有心得,但是卻沒有踏出皈依的那一步。

其實並沒有將自己定為哪一宗的學人,只是一直以來都對日本佛教很有好感,

本來想說要是皈依真言宗就好了,但拖著拖著也遲遲沒有行動。

一次因緣際會下,朋友約我去象山淨土宗皈依慧淨上人,


我想是因緣到了,就去皈依,得法名宗福。

但是我並沒有因此成為念阿彌陀佛的淨土宗信徒,

我反而自作主張,認為從佛教的理論來說,念什麼佛,就去哪個佛國,

於是我開始念南無彌勒尊佛。

在這之前,我並不知道彌勒淨土信仰其實早於阿彌陀淨土,

我只是單純地認為,阿閦佛怎麼都沒人念?彌勒佛怎麼都給外道在念?


再加上高中時期看了武井宏之的來自天外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那部漫畫比淨空法師還早接引我踏入佛門。

索性就念彌勒尊佛吧。

很巧地,接觸到中和波沙山的慈宗學會,那是真正的彌勒道場,而且也是我唯一一個回去三四次以上的道場。

又碰上了一次偶然的機會,皈依禪敬法師,得法名慈全。我又自作主張,改全為詮。

我就是個自作主張的在家信徒啊,師父們對我這種一定很頭大。

然後陸陸續續弄了一套專供彌勒的日本佛壇,

不知道是哪裡福至心靈,我以彌勒為主尊,脇士則是大智文殊、大行普賢、大悲觀音、大願地藏。

結成了慈悲智願行的菩薩戰隊,念上下生經,念彌勒尊佛。

念淨行品、念行法經、念耳根圓通章、念地藏陀羅尼經。

就這樣開始了慈宗信徒兼弘四大菩薩的修行之路。

待續~

禪門一刻:一月三十日

除了禪坐,誦經也是日常的功課。

最好定時定量,不要貪多。

遇重大節日,如不能參加法會,也要撥冗自行在家修持。

正在估算一年中可以誦大部經的日子。

不過日常的定課已經排好了。

根據日本曹洞宗信徒勤行法本,加上慈宗儀軌之修訂。

每日的定課為:


開經偈

三皈依

懺悔文

佛說八大人覺經

佛號:南無彌勒大慈尊

四弘誓願

回向



每個月初一十五的定課為:

開經偈

三皈依

懺悔文

初一誦上生經、十五誦下生經

佛號:南無彌勒大慈尊

四弘誓願

回向




興慈氏萬法,弘雲門一字。


南無彌勒大慈尊。

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九日

坐禪的時候會有妄想。

楞伽經分析妄想有十二種:

言說妄想、所說事妄想、想妄想、利妄想、自性妄想、因妄想、見妄想、成妄想、生妄想、不生妄想、相續妄想、縛不縛妄想。

但總歸一句,所有的心思意念活動,若不符正見、正思維,若有所住,有所攀依執著,

根本地說,就算是妄想。

金剛經只有八字,學起來難上加難,叫做:



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




心念是有攀附的,要讓心念毫無攀附而存在,好像把心停下來了一樣。

動的時候因為想著下一步,下一站,下一個地方,下一樁事情,

很少打這麼多妄想;

靜的時候因為什麼都不做,什麼都不想,所以頻頻打妄想。

最好的對治方式,不是對自己喊話[停止妄想],

而是隨順妄想的終結,關注身心與呼吸,

有時候,坐禪一刻鐘,最後一秒忽然定住,所有妄想全部釋然,

就連下坐的引罄可能都沒注意到,那就算是小有成功了。

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八日

在路上看到如來宗的信徒,穿著紫色外套,成群結隊。

外道邪師度人入迷,毀人慧命。

邪師利用崇拜威權的人類弱點,締造了不少神話。

台灣常見而且可知的如真佛宗、如來宗、正覺會、妙天禪師等等。

是第一等大外道。

靠的都是禪密之玄妙難解,蠱惑人心,騙取名聞利養。

另一種則是用功德沽名的方式,似佛非佛地勸說功德利益,少談實際的傳承與修持。

是第二等大外道。

兩者都是獅子身中蟲,不可不慎。

學佛人,當學自己、信自己可以為佛,

莫聽祖師言。

法句經云:


自己心為師,不隨他為師。自己為師者,獲真智人法。



學佛,就學釋迦如來,以釋迦如來的身語意為依歸。

同樣是佛所說,怎麼就不信法句經,不聞遺教經呢?

眾生業重啊!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七日

今日臘八。

漢地佛教的佛陀成道日。

南傳佛教則是將成道日與佛誕、涅槃同訂於五月的月圓之日。

但無論是哪一天,

諸佛教皆由佛陀成道的這天開始。

南北傳兩種說法,有民俗的,有附會的各種可能,既然不可考,從舊當然是一種選擇。

例如,漢地以吃臘八粥為紀念,那就去喝碗粥,也不為過。

大凡漢人的節日,都離不開要吃喝點甚麼。相傳清宮臘八,以大銅鼎煮粥,盛況空前。

只是從舊必須存真,深入歷史,理解宗教。

學佛人,喝這碗粥更務必記得:


若飯食時,當願眾生,禪悅為食,法喜充滿。



倒是日本曹洞宗紀念佛陀成道日的方式,更有教化意義。

自國曆的十二月一日起,至十二月八日,

曹洞宗有所謂的攝心會,

即是禪七,而且是一坐就自朝至夜的禪七。

仿效佛陀在菩提樹下坐了七天七夜而開悟的情景軌跡,是為真學佛。



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六日

她是一名失去安樂的人。

逢大小事,遭遇大小麻煩,受到大小干擾,

都令她對生命發出無數個問號。

她沒有忍受力,

她甚至不能忍受自己有了一點點忍受他人的能力,

若有人的言論影射了她,就會讓她失去安樂、不能寢食。

常繞她心頭的,都是人我是非。她爭對錯,而且永遠是她對,人家錯。

她當然有許多申訴發話的管道,

卻沒有一個是對她自己喊話的。

她只聽得見,別人家的聲音。

而像她這樣的人,還有多少呢?

面對一名失去安樂的人,

我幾乎要同情起她了。


我生已安,不慍於怨,眾人有怨,我行無怨。



僅迴向。

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五日

實際學禪之後,偶爾還是對真言宗修法很有興趣。

臉書上有不少佛門同修。

有藏密行者、真言宗阿闍黎、南傳學者、淨宗佛子、禪門師兄姐。

此真謂佛門之不同於他宗別派之大幸。

八萬四千門,接引不同根器之眾生,

沒有唯一的答案,就不會囂起爭論。

保有唯一的條件,就不會誤入歧途。

法句經開宗明義:


心為法本。


法是實有空間的具體存在,

心是虛無空間的意象存在,

互為表裡,不能否定心,亦不能排拒法。

那麼,大小、南北、顯密,都是一如的。

都是無須爭辯的。

今人學佛,萬事都可以仿古,唯獨此處切不可似古人,讚自毀他。

即所謂[大乘]之一名,務當速去也。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四日

本日採取臥姿打禪。

所以當天的網誌還來不及更新,便已睡去。

臥禪的姿勢,是釋迦牟尼送給眾生最後的禮物。

側右半身而臥,右手支頤為枕;左大腿微曲,左手置於左腿上。

釋迦牟尼以此姿勢示寂滅度,學佛當學佛陀一切行止,體驗其中秘意。

臥姿打禪容易睡著,實際上,臥禪臥到睡著也是正常的,

當有睡意便自然睡去。

對於這種倡導睡覺的昏沉修行感到不解嗎?

選幾個失眠的夜晚,多臥幾回。

一場及時的睡眠,禪在其中,亦在其外。

淨行品謂之:


以時寢息,當願眾生,身得安穩,心無動亂。

誰說睡覺就不是修行呢!

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三日

人和人之間都會有誤解、摩擦。

不可能全世界都順著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事說話;

更不可能全人類都只有一種思維模式、應對態度。

之所以有歧視,有霸凌,都是因為這些人際的難解宿題所造成的。

除了不要成為歧視霸凌他人的那一方,

當遭受歧視或霸凌時,應更有智慧地化解這種惡意。

這當中,取消自己,就是一個好辦法。

取消自己的喜惡,取消自己的虛實,取消自己的存歿。

務使人人都能體會,當人人都取消自己,和平得到實踐,意念得以平靜,怨親終於平等。

那麼,怨恨咒罵,自然就是不存在的了。

這也是獲得快樂的唯一辦法。


人若罵我,勝我不勝,快意從者,怨終不息。



隨順自己的喜惡意念,就好像狗。

只有狗,才會一嘴毛地去咬另一隻狗。

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二日

鑒於昨日的放逸,今天自早上就在關注自身的飲食行走。

中午吃了兩個麵包,突然決定要持午一天,中午過後就不進食了。

孰料,缺乏循序漸進的練習,不到五點,頭痛欲裂,血糖過低,幾乎昏厥。

不得已吃了一個便當,一碗羹湯。

但還是懶懨懨,頭暈不止,連看電視都很吃力,遑論坐禪一刻鐘。

好友看我甚至還湧上噁心感,百事不能為,便勸下三枚煎包與雞湯。

不過一刻,所有癥況全消解。

飽食之後,原先坐不住的禪,也好容易就定心了。

今天差點因為劇烈而嚴苛的越級修行而導致前功盡棄。

故而想到了四十二章經的:


心若調適,道可得矣。於道若暴,暴即身疲。
其身若疲,意即生惱。意若生惱,行即退矣。



是所有修行,當自色身修起。色身若衰變哀絕,心意必定不安,豈還有什麼道行可談呢?




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一日

連著三天都完成禪坐的目標,但第三天這日剛好碰到休假,心神最為散漫,坐的時候都可以感受到不安、毛躁等情緒一一浮現。

為了克制這些散亂的情緒和思維,十五分鐘的坐禪,分上下兩節進行。

明顯感受到,下半節的坐禪,比較安樂。上半節像是從一開始數,不知道要數到多少;下半節像是從五十開始倒數,至少知道只有五十要數。

這就是所謂的朝三暮四吧!

除了網誌之外,另外有一本手冊,寫著網誌的初稿,以及每天的飲食情況。

赫然發現除了正餐之外,在飲食的選擇上有點放逸過頭了。

亂吃零食,亂喝飲料,就是掉舉、退轉,還有肥胖的主因。

坐禪不為減肥、不為聚財、甚至不為禪定,

然而,修行人調身,同時也調心,

則肥自減、財自聚,行住坐臥,禪也得身心之調而有大定。

所以法句經刀杖品說:


弓工調絃,水人調船,材匠調木,智者調身。



禪修從調身開始,是大智者、大丈夫之所當為。





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

禪門一刻:一月二十日

有了身體搖晃的覺受。

這是身體自己牽引,有意識,而且是細微意識的作用。

先隨順左右,然後收攝心念,觀佛形象。

就能漸漸止住沒來由的晃動。

知道靜下來該想些什麼、幹些什麼;

就會知道在人生的浪濤裡,究竟該往哪裡走。

沒有目標的時候,觀佛像是個很好的作法。

見佛菩薩安坐不動,紋絲不亂,

遂起了立志的心念,要努力效往,常隨佛學。

安奉佛像,不是為了求福報功德,而是當作賢德的榜樣來學習。

法句經云:


祭神以求福,從後望其報,四分未望一,不如禮賢者。



好像小時候寫過的作文題目:我最崇拜的人。

那就該是真真實實、有血有肉的人,才值得我們學習他。

將佛像神明當成交易的對象,是我佛門中人之大忌,也是外道中人誤解最深的,錯把佛教當作迷信神鬼的宗教。

這些都有賴我佛門子弟用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,導正視聽。

我的佛壇除了菩薩,還安了達磨與玄奘兩師。

此兩師兼顧空有,性相融通,不畏苦難,只為眾生。

而且歷史明明白白存在過此兩師。

竊以為,漢傳的寺院或佛壇,都要立兩師行腳的形象,以為典範。

無此兩師,則無漢傳之今日。

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

禪門一刻:一月十九日

第一天開始正式坐禪,十五分鐘的過程裡,腰腿都還沒有感受到痠麻,心念卻已經飛出去門外不知多少回。

平常的十五分鐘可以做多少事情?

刷三十個以上臉書好友、坐捷運穿梭五至六站、吃一頓飯外加看完重要頭條。

拿城市生活的十五分來坐禪,卻老是想著剛才的電話明天的約會,一絲毫的專注力都拿不出來。十五分鐘就是枯坐在那裡想著前情後事。

不談境界,光是一顆心都靜止不住,亂飄亂飛,幾乎是浪費了這十五分鐘。

十五分鐘可以在繁忙的城市裡完成多少樁事情!

但什麼是浪費?刷臉書就不浪費時間嗎?我與友朋的交際是否虛假?在臉書上漫步是為了結下多生的善緣,還是僅僅與數不盡的陌生人錯身而過?

一炷香都還沒止息,原本讓人覺得漫長難耐的十五分鐘卻到了。鐘罄一響,緩緩下坐。

時間彷彿又因坐禪而充裕。

普賢菩薩警眾偈云:


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


生命有限,慎勿蹉跎浪費,但什麼是浪費?學禪的人,有得浪費嗎?

害怕維繫短暫的友情而延遲了覺悟的速度,所以就要否定人生的歷程,只是一路奔向結果?

求受法喜禪悅,而斷絕與眾生同歡共樂的機會?

活在友朋的聲息尚存之一霎那間,當下即無所謂的浪費。

關注臉書好友,就是心懷眾生。

學禪的人哪!一呼一吸,都沒有浪費。